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22年5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你方价值观,已经威胁到我方价值观的安全

维罗听涛 2022-05-03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枫叶君评 Author 作者枫叶君
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“枫叶君评”

ID l fengyejunping

作者 l 枫叶君


01




残酷的俄乌战争已经进入第四周,两军均伤亡惨重,乌克兰百姓在遭难。对于遥远东方巨龙脚底下的某些人,尤其是那些热切期盼俄军攻城略地的人,历史的豆子显然还不够腥,简单说就一句话:敢情逃难的不是你,你那三居室没被导弹轰了,所以才有心情为所谓的“特别军事行动”叫好。



战争糟透了。除非你是迫不得已奋起反抗的一方,一切发动战争的行为都是孙子行为,都应当受到谴责。



电视画面上,很多乌克兰平民的遗体被摆放在楼道,因为还来不及掩埋。想想看,这些人何罪之有,他们本来可以好好地活着。



还有年轻的俄罗斯士兵,连90后都没够着,很多都是00后,就很悲催地死在战场上。看照片,有的躺在被炸毁坦克的履带旁,有的直接死在坦克里,还有的尸体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,两条腿挂在那里。本来该谈恋爱的年纪,却成了阵亡者,官方封个烈士,这种荣誉真的可信?向乌克兰守军发起冲锋,他们真的明白自己冲锋的理由?



领导的号令斩钉截铁:俄罗斯国家安全受到威胁,乌克兰内部出现了新纳粹,士兵们,为阻止暴行,冲过去!



现在,凡是认真看电视读报纸刷手机的人,无人不晓得这样一种说法:北约的东扩,具体说是乌克兰试图加入北约,严重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,所以,普京动手了。



这很像给某人结扎:对不起,你必须扎了,因为你将来生出孩子,将威胁到我的安全。



道理在哪里?



可能的理由是,这些孩子可能是小偷,会盗窃“我”的财产;或者,这些孩子会变成流氓,骚扰“我”的妻女;再或者,这些孩子是缺乏德行的碎嘴子,学会说话后,将成天散布”我”的谣言,诋毁“我”的声誉。否则,我有什么理由强制你结扎,从而剥夺你的生育权利?



然而,如果“我”的自卫能力远远超过这些孩子,就像人们相信的那样,俄罗斯的军力足以对抗全欧洲,并且有致命的杀手锏,比如巨大到骇人的核武库,那么,这些孩子对“我 ”的威胁又从何谈起?





02




视线或许必须回到1954年,才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俄乌战争。



当时苏联提出要加入北约,却遭到英国和美国的拒绝,理由是,担心北约将面临“从内部被颠覆”的危险。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最令莫斯科愤怒的说法,来自北约首任秘书长、英国将军伊斯梅男爵。他说,苏联要加入北约,非常像“一个窃贼想要当警察”。



苏联人喝高了吗,凭着好好的社会主义不建设,想去加入资本主义阵营的北约?事实上,二战结束后,苏联对德国仍余悸未消,担心德国军国主义说不定哪天又会沉渣泛起,于是提出加入北约。同时,在1954年柏林会议之后,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出德国统一计划,但条件是,统一后的德国必须保持中立,四大国——苏联、美国、英国和法国——军事力量撤出东西德。



不料,美英法的反馈满拧了:不接受苏联加入北约,同时,统一后的德国不应当是中立的,而应该自主选择是否加入欧洲防务共同体,并且有权重新组建武装力量。



非常诡谲,这里毫无疑问涉及到了一个重大问题,即人们耳熟能详的“道路自信”。



苏联为什么要德国保持中立?很显然,对德国统一后的去向心里没底。相反,美英法则表示德国不必保持中立。这两种心理对比,苏联完全居于下风,而美英法却相信,统一后的德国如果获得自主权,它不会选择莫斯科,而会倒向西方。



事实上,莫洛托夫的建议并非原件,早在1952年3月,斯大林就向美英法提出,德国统一并今后保持中立的建议,结果和1954年一样,双方都拒绝了对方的方案。




03




中立的建议好啊,就像我们在外交场合惯说的“希望双方保持克制,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”,这样的辞令和套话走到哪里都站得住脚。可是不要忘了,在当时的德国问题上,苏联只要让统一后的德国保持中立,就已经算是占了便宜。既然不能一步到位,那分两步走也很不错。只是,当时的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的意见,被美英法深度认可:莫斯科所说的“中立”,实际上就意味着“苏联化”,只不过需要时间和等待时机而已。



50年代昙花一现的“德国统一”说明了什么?道不同不相为谋,这既是统一泡汤的原因,也是北约拒绝苏联加入的内心所想。



再看看今天的乌克兰,又何尝不是一样的节奏?一个倾向西方,渴望融入欧洲的乌克兰,因为不能接受俄罗斯的熊抱,而终于在克里米亚危机8年后,遭遇了来自俄军的大规模进攻,陷入自二战结束以来,欧洲最具威胁性的战争。



事实上,撇去1954年不谈,俄罗斯在拥抱欧洲和加入北约的问题上,动作要比乌克兰早得多。2000年,就在担任总统几周后,普京在接受BBC记者大卫·弗罗斯通采访时说:“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,我无法想象我的国家与欧洲隔绝,或者是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明世界隔绝。”



北约前秘书长罗伯逊回忆说,普京在执掌克里姆林宫之初就想加入北约。“普京曾希望俄罗斯成为安全、稳定和繁荣的西方的一部分,因为当时的俄罗斯并不拥有这一切。”



普京的个性,在同罗伯逊的对话中暴露无遗。当时,普京问他:“你打算什么时候邀请我们加入北约?” 而罗伯逊回答称,“是这样的,我们并不会邀请人们加入北约,而是由人们提交加入北约的申请。”对此,普京回答称:“好吧,我们并不会与很多无关紧要的国家站在一起。”



然而,最主要的原因在于,从1949年成立起,不管是最初的12个创始成员国,还是到经过几轮东扩至现在的30个成员国,作为自称的防御性集团,北约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,即,它是一个民主国家所组成的联盟。



强人个性使普京很难自省,随着他在任时间越久,这种固性就越明显。



普京为什么在上任初期,会有加入北约的兴趣?用句俗语说,那时候的普京还是个有追求的老青年。而现在则完全相反,在普京眼里,北约和欧盟都是俄罗斯的对立面,而邻国乌克兰,则更“堕落”为被策反的前任跟班。




04




普京对2014年,亲俄罗斯的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耿耿于怀。事实上,当普京向亚努科维奇施压,要其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时,其想竭力阻止乌克兰接近西方的意图就显露无疑。



政治危机导致亚努科维奇出走俄罗斯。俄军军事干预克里米亚,以及随后的顿巴斯分离主义势力兴起,引发乌东持续流血冲突。



2021年,普京在一篇长文中,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描述为“一个民族”,称,“乌克兰从来没有真正的国家传统”,他一句话就否认了乌克兰的历史。也许从那一刻起,今日的俄乌战争已无法避免。



北约东扩真的威胁到俄罗斯了?



俄罗斯在军事上并无惧于欧洲,美国也不会动手。就以眼下的战争来说,北约只向乌克兰提供武器,但是对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出的设立禁飞区,则予以拒绝。这就足以说明,尽管乌克兰境内已经战火四起,实际上战争已引发大规模人道灾难了,但美国和北约盟国仍然谨慎地置身于交战之外。



所以普京有多少理由认为,乌克兰加入北约,就能对俄罗斯这个拥有强大军力的国家,构成安全上的威胁?



威胁只是借口,价值观的冲突才是最根本的。



从表面看,好像是乌克兰同西方和北约越来越近,才导致了目前的战争。而实际上,在执掌俄罗斯大权20年间,普京与西方渐行渐远,才是如今乌克兰被战火蹂躏的根源。



试想一下,假如普京上台之后不久,俄罗斯就加入了北约,如今乌克兰再申请加入北约,普京还能再说,此举威胁到了自身安全?更纯粹地说,到底是乌克兰想加入北约让俄罗斯受到了威胁,还是莫斯科被西方拒绝,让普京感到不安。一个意识形态欧盟化的乌克兰,让普京看到了自己更加形单影孤的未来?



西方经常把普京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相提并论,这并非是指二人分量相同,而是特征相近。普京从2000年上台到现在一直掌控俄罗斯,而卢卡申科更甚,从1994年第一次当选总统到现在已经连任6届,在位已近28年。



对一言九鼎的普京来说,他和卢卡申科惺惺相惜,而与想加入欧盟并被北约接纳的新生代泽连斯基,则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:话不投机。



实际上,军事上的威胁并非是普京的真正担忧,曾经的藩属邻国一个个加入欧盟,现在连乌克兰这样浓眉大眼的都“叛变”了。西方的价值观距离俄罗斯的边境,比防空武器距离莫斯科还要近,普京能不寝食难安?



只专注于乌克兰惦记北约那张遥远的身份证,就很容易忽略问题的本质:乌克兰人想像北约国家的人们那样,去思想,去生活。这才是最让普京放心不下的。



价值观不尽相同不可怕,可怕的是尖锐对立,过去我们担心它会引发冷战或贸易战。但现在我们知道了,它在激化的时候,甚至会引发热战,就像我们现在在乌克兰所看到的悲剧一样。



原创不易,感谢有你!点个「在看」,不怕走散。

好文推荐 ↓↓

一场战事改变了世界,全球秩序再次重构

至暗时刻,总会有人挺身而出

为侵略叫好的人,非蠢即坏

意淫和谣言绝不是战斗

俄乌战争七个常识问题






走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

三观一致的读友

可以扫码加维罗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